吉林旅游产业如何走向万亿级
- 来源:百度新闻
- 时间:2023-09-08 17:51:51
吉林省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加快全面振兴,提出全面实施“一主六双”高质量发展战略,并锚定万亿级旅游产业目标。当前,吉林旅游业界正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,齐心合力,撸起袖子加油干——完善机制,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;描绘蓝图,推进全域全季发展;紧抓项目,聚合内力、用好外力;立足长远,面向国内国际大市场树立旅游品牌。“吉林文旅大项目巡礼栏目”关注和跟踪吉林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和发展情况,呈现朝万亿级旅游产业目标努力的步伐,为推动全行业的重振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。
8月28日至8月31日,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“吉林文旅大项目巡礼”主题采访活动举办。“吉林文旅大项目巡礼”主题采访组走进长春市、吉林市、四平市、通化市、白山市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,进一步了解吉林万亿级旅游产业的宏大蓝图,深入探访万亿级旅游产业的总体谋划思路、统筹推进机制、未来发展方向等,并就项目推进过程中“大”和“强”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锚定万亿目标乘势而上
吉林省锚定了万亿级旅游产业的目标,紧抓机遇、开拓进取,描绘文旅新蓝图。新蓝图对接吉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局,紧扣“一主六双”高质量发展战略,突破传统的热门旅游通道,向各个方向发展;突破传统的旅游旺季,向全季旅游拓展。
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加快推进旅游万亿级产业发展目标,是省委、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,是赋予文化和旅游部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,是推进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首位工程。未来几年,吉林将着力建成一批旅游千亿级的市和百亿级的县。届时,吉林会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“顶流”项目,朝着旅游强省、冰雪强省、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、冰雪交流交往高地方向不断发展。
在总体布局上,当前吉林旅游正在向多个方向拓展——
向东——巩固传统的长春、吉林、延边、长白山这一成熟的旅游通道。经过几十年发展,这条线路上的产品业态、功能要素十分齐全。沿着这一条向东的线路进行实地探访,一路上可以看到冰雪、康养、民俗、乐园等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,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,从长春北湖的湖光塔影到北大湖的山林绿地,从延边的朝鲜族民俗村到长白山的地质奇观,呈现出一幅壮阔的吉林旅游美卷。
目前,吉林在这条线上部署了多个重点项目,比如,长春市九台庙香山休闲旅游度假区,主打滑雪和温泉,是长春和吉林一体化发展板块中的重点文旅项目,是都市冰雪运动休闲康养旅游带的支撑点之一;吉林市的北大湖滑雪度假区,今年接待滑雪者有望突破100万人次;延吉恐龙乐园是继长影世纪城之后,吉林省内第二个大型主题公园。
除了这条传统旅游通道,吉林还向其他方向不断拓展。
向东南——在白山、通化等布局重点文旅项目,比如,白山市的吉林省冰雪运动中心、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、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等,通化市的青龙山滑雪场、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等,形成了冰雪产业集聚。
向南——在四平市布局重点文旅项目,比如,伊通火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,有温泉、康养、禅修、研学等产品,距长春40分钟车程,紧邻长春大市场,将具有很强的引流作用,能够把四平的康养旅游、农业休闲旅游带动起来,打通吉林旅游往南的通道。
向西——松原查干湖、大安嫩江湾等重点项目,突出避暑、冬捕、草原、湿地,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吉林冰雪产业里的“冰”类项目。
像很多北方地区一样,吉林淡旺季明显。当前,吉林正积极突破淡旺季,实现全季发展。
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为推动吉林旅游全季节运行,吉林正不断创新开拓。比如,吉林持续推动“滑雪场的夏天”主题营销活动。目前正在打造的许多重点文旅项目都是按照四季运行来规划建设的。
当前,吉林旅游业发展正呈现出一些新现象,比如,梅河口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消费时尚,创新打造东北不夜城、知北村,从无到有地培育了一批旅游爆款。延边凭借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引客无数,特色美食更是引流利器,旅游热度攀升,可谓一房难求。长春市、通化市、四平市、辽源市等都市休闲空间快速发展,其中,长春市闹市区的“这有山”项目,犹如都市“桃花源”,今年有望达到千万级流量;四平的仁兴里、通化的关东里小镇、悦动辽源欢乐荟也都是人气爆棚。这些市场新现象,正是吉林持续深入推进全域、全季旅游的效果显现。
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吉林四季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在迅速提升。尤其是冰雪方面,上一雪季,全省冰雪市场持续火爆,重点监测的26家冰雪旅游企业接待游客1178万人次,同比增长76.61%;营业收入19.75亿元,同比增长34.99%,冰雪市场占有率、产品销售额、接待总规模稳居全国前列。
兼顾大小构建项目生态体系
旅游万亿级产业的宏大蓝图,离不开项目支撑。吉林在布局旅游项目的过程中,既有国企投资也有民企投资,既有投资额较大的“大块头”也有投资额较小的“小不点”,既有重资产运营也有轻资产运营,形成了国企民企携手、大小结合、轻重协同的多元共生生态体系。
吉林在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中,注重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,一手抓重大项目,打造一批“顶天立地”的项目,一手抓“铺天盖地”的项目,如中小微业态,形成了一个网状的立体的旅游业态网。
其中,大项目是吉林旅游的重要支撑点。比如,长春新区北湖文旅产业融合提升工程项目,定位“北国江南,诗韵水乡”,总投资约46.76亿元;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整体开发项目,总投资105亿元,包含滑雪度假、健康运动、四季休闲、山地风情、林间艺术、田园乐活等板块;敦化市渤海湖夜经济集聚区总投资3.08亿元,中成朝鲜族生态村总投资2.91亿元;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恐龙王国,总投资26亿元;四平市伊通火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,计划总投资50亿元,包含火山温泉、风情田园、山水冰雪三大板块;白山市吉林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,总投资112亿元,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已建成游船停靠码头4个、戏水娱乐码头1个,配备观光体验船32艘;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项目,计划投资100亿元,包含康养、温泉、商业等9个组团。
这些项目投资中,投资主体、合作模式灵活多样。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从这几年发展情况来看,无论是国企投资还是民营投资的文旅项目,都在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,盈利能力不断凸显,许多项目的盈利都在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,即使在疫情期间盈利依然在增长。
除了大企业、大项目,吉林也十分注重小微企业、小微业态。长春北湖不仅规划了大型游乐、休闲度假项目,同时也给小微业态留足了空间,围绕核心景点布局了商业街区;吉林市北大湖不仅大力推动冰雪、度假项目建设,同时也带动周边民宿、乡村旅游点发展;敦化围绕六鼎山等核心景点布局民俗、民宿、餐饮、旅拍等小微业态,延长游客停留时间;延吉通过网红效应,培育了大批烟火气息浓郁的小微店铺,旅拍门店更是遍地开花;白山市借助松花江旅游开发契机,打造沿岸乡村旅游点,引入客流;通化市发挥“滑雪之乡”优势,大众冰雪业态繁荣发展;四平市依托“长春市后花园”优势,布局差异化业态,重点吸引长春游客。
“集中精力引进龙头企业、培育骨干企业,同时也注重抓好小微企业。这几年出现的一些网红项目等,投资并不是很大。”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在项目规划上,我们也瞄准轻型业态、轻资产投资,推动吉林旅游从传统旅游向休闲度假、向新旅游方向发展。在新旅游理念引导下,吉林大批企业开始涉足旅游,投资策略也日趋灵活多样。”
建好机制激发新动能
当前,吉林省锚定了万亿级旅游产业的目标。为确保这一目标落到实处,吉林省搭建起了强有力的统筹推进机制、激励督促机制。
为确保万亿级旅游产业的目标如期实现,吉林省设立领导小组专班机制,调度推进文旅项目建设。在这个机制的有力推动下,吉林最快落地的重点文旅项目6个月就完成了从项目动议到要素保障。领导小组专班机制由省长牵头,副省长、地方行政“一把手”包保每个区域的重大项目,一切以项目落地为中心,项目市场主体可以“直通”领导小组。
在项目生成过程中,吉林打破条条框框,增强服务意识,提供全程服务,赢得企业信任。比如,对于新建景区,从设计到建设,再到项目正式生成,全程跟进,按照标准化体系来建设,指导帮助项目做好产品布局、服务体系等,确保引入规范的、有经验的运营公司。在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后,及时推进等级评定程序,完成评定后项目就可以及时享受到很多扶持政策,包括政府发放的消费券、扶困资金补助、银行快速审批通道等。也正因如此,很多新项目都愿意来找领导小组专班寻求帮扶。
吉林对项目服务的手段还包括快速审批机制,这为企业创造一个快速融通的机制,高效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。“实践证明,我们受到了很多外来投资者的信任。”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。
2023年,全省计划建设项目160个,计划完成投资145.3亿元。截至8月底,已开复工项目187个(超计划开复工27个),同比增长39.6%;完成投资114.6亿元,同比增长46.3%,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。
为了将万亿级旅游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位,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,吉林省还建立了“赛马”机制,在比学赶帮超中形成强大新动能。
今年7月,2023上半年全省文旅经济运行分析暨“赛马”机制启动专题会议举办。“赛马”机制实施后,已经开展了一轮“预赛”,以游客人次、旅游收入、项目数量、投资额度等指标,激发各地新动能。在“赛马”机制激励下,各地推动文旅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。“赛马”机制向全行业乃至社会各方面传递了“大力发展文旅”的信号。
今年上半年,吉林旅游成绩单亮眼,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.2亿人次,同比增长120%,恢复至2019年的97.5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50亿元,同比增长208%,恢复至2019年的86.7%。
下一步如何保持发展势头?吉林将从多个方面发力,如大力建设滑雪度假地,对标欧洲的阿尔卑斯山、北美的落基山,打造世界级滑雪度假目的地;大力发展住宿业态,针对市场需求变化,对住宿业进行多元一体、多元叠加的谋划;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业态项目,解决好旅游项目缺少灵魂、文化资源的旅游化等问题;推动“旅游+”融合发展,抓好农文旅融合、商文旅融合、体文旅融合等;做好旅游要素配置,尤其做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,建立现代化的、科技含量较高的旅游服务体系。
(来源:中国旅游报 李刚 姚忆 天竺葵)
关键词: